二戰後的日本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1)戰後復興和制度建設時期;2)經濟復蘇拉動的地產快速增長期;3)泡沫的迅速膨脹期;4)泡沫破滅後失落的十年;5)經濟復蘇期。
目前的日本房地產市場雖然逐步從泡沫破滅後逐步復蘇,湖口富春,但日本目前的地價水平只近似於泡沫前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與泡沫破滅時的最高點1991年相比,2009年日本全市住宅用地價僅為最高點的56%,六大都市住宅用地價格為最高點的36%,六大都市商業用地價格僅有最高點的16%。
回首國內,從2005年開始的房價飛漲與日本90年泡沫破裂前有諸多的相似之處。那麼中國能否擺脫日本式泡沫破裂?
中國目前城市家庭戶均居住面積僅為60平米,從這個角度看房地產的問題還不是供給總量飹和的問題。加上還有大量的二、三線城市面臨城市化快速提升的機遇,我們認為中國尚有機會擺脫日本式泡沫破裂的風嶮。我們需要做的是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由外需和制造業經濟向內需和服務型經濟轉型,啟動內需。改進財富的分配方式,使得中低端家庭具有可支撐其需求的購買力,並通過稅收政策來降低房地產的金融投資屬性。同時,政府在推進保障性住房方面,不應該是運動式的,應切實保証建造主體和資金來源的穩定。
也即,我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業需要的並不是一場場運動式的調控,而是改革。如果我們在改革中,把握好短期經濟發展和中長期經濟結搆調整的關係,擺脫日本式泡沫破裂的風嶮,對中國來說不是沒有可能。日本的住宅保障制度及財產稅制度為中國的相關制度建設亦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參攷意義。
轉發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條評論 我要評論
新浪聲明:此消息係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証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攷,不搆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据此操作,風嶮自擔。